![]() |
![]() |
![]() |
![]() |
![]() |
![]() |
![]() |
![]() |
![]() |
通知公告: |
我国地质公园探索“定制式”培训新模式
6月19日~21日,北京石花洞“定制式地学科普旅游”培训班暨“定制式地学旅游培训新模式”研讨会在北京石花洞地质公园举办。 会上,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陈安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地质旅游研究所所长许涛、北京石花洞地质公园管委会主任郑明存联合提出了“定制式地学科普旅游培训新模式”。 据介绍,该模式是相对于传统地学旅游培训“重地学知识、轻科普旅游,重面面俱到、缺乏针对性”的弊端,提出的一种根据地质公园旅游发展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由问题导向而特别设计的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科普旅游培训模式。本次在北京石花洞举办的培训班,也是该模式在我国地质公园进行的首次尝试。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专家团队分别从针对石花洞地质公园管理人员的地学旅游开发战略、发展规划,以及针对一线导游人员的地学基础知识、岩溶专业知识、地学旅游解说、导游词撰写与应急处理等内容开展了培训。培训结束后,专家组还联合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率先在石花洞地质公园建立了针对导游人员的考核评定试点方案,旨在通过建立分级导游机制,选拔一批具备较高地学旅游素养的人才。 郑明存表示,地质公园导游作为连接游客与科学的桥梁,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传统的培训模式,总体上都偏地质专业化,没有地学知识基础的导游难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我国的很多地质公园旅游产品缺乏科学内涵,已经成为制约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一个瓶颈。” 陈安泽表示,“定制式地学科普旅游培训新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其量身定做性,可根据地质公园实际面临的问题和地质科学情况,来合理安排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内容。 许涛认为,该定制式的培训模式,重视地学旅游在地质公园的实际应用和实践的培训方法,在培训内容上也不再是单纯的地质学知识,而是深度结合了地学旅游及其应用实践,能够直接帮助地质公园开展实际工作。 来自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北京地质公园网络中心、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市房山区旅游委、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导游及工作人员近100人参加了研讨会和培训班。 |
友情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