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通知公告: |
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优化沈阳市城市产业布局建议》(第0437号)的答复
张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沈阳市城市产业布局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产业集群规划与建设方面 我局组织编制《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规》),并于2024年10月获国务院批复。《总规》明确沈阳市核心功能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方面明确要求,引导先进制造业在沈大振兴发展轴上集聚,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承载国家战略功能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发展平台。引导法库—康平、新民、辽中、本溪、抚顺5条重点城镇发展轴上的传统产业空间转型和升级发展,积极布局航空航天、先进装备、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现代物流等产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绿色技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明确产业功能定位方面 《总规》全面优化沈阳产业发展的核心功能空间,引导先进制造业在中心城区南部、西部、东北部集中布局。南部片区以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载体,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西部片区以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为核心载体,重点形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等产业集群。东北部片区以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沈阳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载体,重点形成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食品等产业集群。强化“一河三湾”在国际文化交流、冰雪运动、新经济创新、健康产业等方面的集聚能力。优化布局“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科技创新空间,推动货运枢纽与产业空间协同发展,推动临空、临港、临站经济升级。引导氢能产业发展,形成电源侧、电网侧及用户侧储能产业空间。 在统筹协调产业布局方面,以物流产业为例,我局组织编制了《沈阳市现代物流体系空间布局专项规划》提出构建“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场站”四级物流空间布局体系,明确构建“三核引领、八园支撑、多心联动、集群成网”的“3+8+15+N”空间结构,西南向以物流枢纽为引领、东北向以物流园区为支撑,系统布局物流中心和配送场站,实现对城乡生产生活的物流服务全覆盖。后续,我局拟组织开展沈阳市产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梳理全市产业发展现状情况,开展产业空间基础研究,为全市产业空间发展提供规划引领。 三、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总规》提出聚焦产业升级与产城融合建设,铁西区重点加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发展;沈北新区支撑沈阳建设千亿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推进航空航天产业园建设提速,提升道义、虎石台、辉山、新城子等地区高品质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加强清水台、兴隆台等重点镇产业和公共服务能力;于洪区重点提升依托机床城、沙岭工业园、电气设备产业园等智能装备产业集聚能力;大东区提升七二四地区和汽车城产城融合片区开发品质;法库县以中心城区和通航产业园为核心,构建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为进一步推进产城融合,沈阳市委、市政府作出启动规划建设35个核心发展板块的重大工作部署,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作为沈阳未来重点发展空间(包括产业发展空间),推动城市“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发展,打造未来城市结构的关键点、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城市经济的增长点。核心发展板块创新构建的以城市设计为引导,统筹各板块明晰功能定位,跟进控规、交通、市政3个专项规划,统筹推进规划实施全过程的创新管理模式,目前已高标准完成全部核心板块规划成果,实现“1+3”规划全覆盖,指导各地区项目谋划建设。 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布局协同 《总规》构建“北美南秀、东山西水、一核九点、一带五轴”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北美南秀:以辽河为界,采取差异化的空间发展策略,辽河以北重点推进生态发展与绿色转型功能区建设,彰显生态绿色美;辽河以南强化城镇高质量发展功能区建设,提升国土空间综合竞争力和城镇建设品质。明确提出有序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推进一般加工业、大型批发市场有序向外转移。同时要求,防止重复建设,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集聚头部企业配套产业、特色产业,打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空间。 今后,我局将按照自然资源部最新政策要求加强《总规》实施传导,并以开展沈阳市产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为契机,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供规划引领和实施保障。 感谢您对沈阳市城市产业布局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自然资源局 2025年4月1日 |
友情链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