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通知公告: · 沈阳市自然资源局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    · 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公布沈阳市辖区2025年标定地价更新成果的通知    · 关于领取2024年职称卷宗职称证书的通知   
人大代表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人大代表建议
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统筹擘画协同城市建设布局的建议》(第0599号)的答复
时间:2025-04-08 来源:办公室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

肖雅代表:

    您在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统筹擘画协同城市建设布局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城建基础设施布局精准对接区域发展节奏
    2024年10月,《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得国务院批复。根据沈阳自身资源禀赋特征,系统谋划沈阳到2035年的空间蓝图,提出构建“北美南秀、东山西水、一核九点、一带五轴”的总体格局。按照城乡融合发展思路,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次中心、重点镇、一般镇为节点的城镇格局,突出中心村建设,打造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同网、同质、同服务。规划构建多源、互联的供水体系,清洁能源、热电联产协同的供热体系,安全可靠、清洁低碳的供电体系,多源多向、灵活调度的天然气供应体系,加快5G基站、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布局低空飞行地面基础设施。
    在城市新建区域,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同步开展交通、市政专项规划编制,结合用地及人口规模情况,合理布局各类基础设施用地,研究规划各类重要管线,确保基础设施供给,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对于老旧城区,我局组织编制了《沈阳市十五分钟生活圈规划》,规划构建了两级生活圈体系,并明确了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指导老旧小区改造地区结合人口容量对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系统评估。通过识别短板区域和缺额缺项,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指引。基于评估结果有序推动老旧小区城市更新工作,补足功能短板,完善生活圈配套设施,提高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
    二、关于交通规划提前预判人口流量走向
    2021年,我局启动了《沈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为强调规划的科学性,设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专题,在开展居民出行、人口岗位、交通流量等传统交通调查的基础上,深度运用手机信令、人口迁徙等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交通分析模型,采用人口岗位预测法、交通四阶段法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交通需求预测,科学把脉中心城区、都市圈居民出行需求,精准把握未来交通发展趋势。
    2024年,市交通运输局会同我局编制《沈阳市中心城区公交场站专项规划》,按照功能定位确定四级场站体系,停车场及保养场主要服务车辆,满足调度、停车、维修、保养等功能,首末站及枢纽站主要服务乘客。停车场按照“全市统筹、差异供给”的原则,分散布局二环内核心区以优化布局为主,二环核心区外结合需求均衡布局;停保场规划布局至二环核心区以外,核心区停保场向外迁移;枢纽站结合铁路枢纽、公路客运站等重要公交客流集散地布局,服务公交接驳需求;首末站通过港湾式首末站、配建式首末站两种方式,为公交线路提供运营管理、车辆回车停车、后勤保障等服务,作为停车需求弹性补充。目前,市交通运输局正在编制《沈阳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其中将重点围绕布局面向国际、全国、区域和城市的四级枢纽体系,构建“1+4+15+N”客运枢纽体系,全面服务都市圈通勤、商务、旅游出行。
  三、关于排水系统科学超前谋划
    市水务局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要求,对积水点管理实行动态更新,按照轻重缓急、影响程度,制定“一点一策”方案,系统谋划,分类消除。根据复盘分析情况,重点针对33处易积水点位制定了布控方案,建立了应急处置机制。利用国债资金和通过日常维养,完成浑河北大堤路、天坛街、中粮桥等多处重点易积水点改造,区域积水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下一步开展暴雨强度公式修订工作,为我市排水防涝项目设计、建设提供标准支撑。
    我市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2022年成为国家第二批系统化推进海绵建设示范城市,通过出台地方法规、制定技术标准、建设示范项目、加强宣传培训等措施,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一是颁布《沈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2024年1月1日实施,规范各方主体行为,切实保障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在法制化轨道上有序推进;二是《沈阳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规定统筹考虑各项规划的同时,依据建筑小区、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城市道路等不同类型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合理设置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导流渠、调节塘、蓄水池等海绵设施,引领全市海绵城市项目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是打造了铁西区霁虹园、仙女湖、浑南朗明生态公园、南京南街雨霁园、于洪区西江街、和平区先锋家园停车场、清乐围棋学校等一大批典型示范项目。三年来,全市约15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涝防治能力显著提升,市区29个积水点得到有效整治。
  四、关于城市发展的各个环节协同发力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在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市自然资源局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专家领衔、53个部门和地区协同研究、国内知名院所多方合作的工作方式,坚持调查先行、科学论证、公众参与,组织开展《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将严格落实国务院批复的要求,健全工作机制、配套政策和管理措施,深化完善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确保实现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感谢您对沈阳市城市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自然资源局

2025年4月3日

友情链接:
主办:沈阳市自然资源局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四经街149号 邮编:110003 辽ICP备13009550号-3  政务公开电话:024-83860427
网站标识码:2101000022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493  网站地图  网站维护电话:024-23291388
建议使用Micosoft Internet Explore并以1366*768或更高分辨率浏览
投诉举报电话:83860427